摘要: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尤其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的迅猛发展,养殖水体中固体废物的高效管理已成为关键挑战。在RAS中,悬浮固体的去除效率不仅直接决定系统的运行效能,更关乎其长期稳定运行。作为养殖水体中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鱼类粪便的物理成形性与水中稳定性是实现养殖用水高效循环利用的关键前提。而且,粪便的过度累积不仅会直接损害鱼类鳃部及体表健康,还会通过加剧微生物竞争、促进氨氮与活性磷等营养盐异常积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功能失衡。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养殖鱼类粪便物理化学特性、关键影响因素及营养调控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鱼类粪便的水中稳定性、沉降速率和颗粒形态等物理特性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并受养殖环境与饲料组成的双重调控;尽管粪便化学组成与饲料存在同源性,但其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磷等元素的高度富集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诱因。在营养调控策略方面,饲料优化作为源头治理的核心路径,可通过调整营养成分、添加蛋白酶、植酸酶等外源酶制剂提升营养消化率;借助黏合剂与浮力调节剂优化粪便物理性状;以及利用益生菌、功能性寡糖等添加剂调节肠道微生态,间接改善粪便组成。尽管当前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针对不同养殖模式与品种的特异性研究仍有待加强。本研究旨在为创新饲料技术研发、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理论依据。